簡介
相關網站
教學資料
資料彙整 文學作家 |  理論家 |  電影導演 |  藝術家 |  文化概念與特色 |  時事、經驗與術語
目前位置:資料彙整   /  文化概念與特色  /  [特色] U2黑暗裡的星光:中世紀的美食
類型:特色
提供者:Dr. Faith Yang

黑暗裡的星光:中世紀的美食
每年七月底,位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的聖馬利諾共和國(San Marino)定期舉行中世紀文化美食節,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中世紀文化迷和心儀美食的遊人前來朝聖。中世紀:城堡、騎士、教堂、佃農、征戰。以黑暗著稱的時代,餐桌上到底是怎樣的風景?

 
千年黑暗裡的星光
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淪亡,標註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。先前數百年間政商經濟的榮景衰落瓦解,義大利半島因此權力真空,北方諾曼人與日爾曼蠻族大舉南下入侵,歐陸戰火紛紜。東邊的新興勢力也蓄勢待發,不容小覷:穆汗默德崛起,帶領信眾追隨真主阿拉,伊斯蘭大軍之後在九世紀征服西亞、北非、南義,替歐陸注入新的思維與刺激。從西元五世紀到十五世紀將近一前年的時間,史學家稱之為中世紀。因為征戰頻繁、政治權力紊亂交替、知識全盤掌握於教會,造成民智不開,爾後又遭疫情蹂躪……這一千年於是被稱為黑暗世代,但那卻也是一個因為各方文化迎面衝擊而帶來大量飲食交流的時代。
東西交流自此開?,旅行經商貿易熱絡頻繁。多種文化此時激盪撞擊,在長達近千年、人稱黑暗時代的期間,迸發出點點星光,尤其在飲食習慣上影響甚巨。奶油與橄欖油的相遇,便是最好的例子。長久以來,義大利半島的餐桌以麵包、橄欖油、葡萄酒為主角。這樣的習慣也與宗教緊密結合,基督教的塗油聖禮,將麵包葡萄酒視為耶穌的聖體聖血即是最好的展現。西羅馬帝國崩毀後,大舉佔領義大利半島的不但是驍勇善戰的北方蠻族,伴隨而來的還有他們狩獵、大量食肉、使用動物油脂的習慣:奶油於是撼動橄欖油在餐桌上的獨佔性; 肉食需求日增,麵包不再是唯一; 啤酒單挑葡萄酒,選擇變多,飲食習慣自然多元豐富。
 

東西交流:香料傳奇
肉桂、胡椒、蕃紅花、丁香。中世紀的廚房裡繚繞不絕的除了秘辛與傳說外,盡是香料的迷人氣息。當時的人喜愛在食物裡添加香料,不僅貪戀那奇異神祕的香氣,更深信屬熱的香料可以幫助消化、平衡體內的涼寒。根據當時的歷史記載,約有七成食譜以香料入菜,大廚齊夸(Chiquart)則是見證人。身為西北義貴族撒佛依亞家族(Casa Savoia)的御廚,他在中世紀末的食譜《論廚藝》(Du Fai du Cuisine)中詳述了該家族兩日豪宴中端出的各色好菜:光是製作烤鰻魚這道料理的醬汁,大廚不僅使用了薑花、肉桂、非洲荳蔻、丁香、胡椒等香料,在用量上更是豪邁,以現代味蕾的標準而言,這道皇室大菜的滋味著實難以想像。
十字軍東征開?了東西的交流,從印度、中國、印尼等遠東國家千里迢迢進口到歐陸的香料,十分珍稀,價值當然不菲。能在自家廚房裡使用香料舶來品,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徵,這間接推翻了當時的人使用香料來抵消腐肉味的說法。又,中世紀對香料的定義相當廣泛:十四世紀初佛羅倫斯的富商佩哥洛堤(Francesco Pegolotti)在他的著作《貿易實務》(PraticadellaMercatura)中洋洋灑灑地羅列將近三百項香料商品 - 無花果乾、椰棗、杏仁、糖,甚至是製作藥品、化妝品與香水的原料,全都歸類其下。
 

中世紀的甜蜜白金:糖
提到糖,就不能不談這小小調味料在中世紀歐陸帶來的旋風。遠在西元前八百年,印度人早已知道將甘蔗榨汁,煉出甜蜜蜜的結晶。中世紀西元八、九世紀間,甘蔗被引進到中東,爾後隨著阿拉伯勢力的崛起,輾轉被介紹到環繞著地中海的南義、北非與伊比利半島一帶。這遠道而來的白色顆粒不但在歐陸上流社會的餐桌上大受歡迎,還被當做珍稀的藥材使用。根據史料記載,中世紀的醫師將白糖視為治療牙疼的有效藥品, 片薄了的乾燥甘蔗可在藥房中可以找到,秤斤論兩被販賣。十三世紀後半葉種植甘蔗與煉糖的技術更臻完善,精明的威尼斯、熱那亞商人將糖的交易炒得熱絡滾滾,不僅遍及義大利半島,更廣售於歐陸各國。自此,糖便成了常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。
 

麵條,馬可波羅東遊紀念品?
中世紀最知名的旅人非馬可波羅莫屬。生於水都威尼斯,西元1274年,協父親與叔父從家鄉啟程,以二十餘年的時間探尋東方世界,返鄉帶回了滿盈的故事,敘述那片沒有人到過的神秘疆土。許多人相信麵條是馬可波羅遊歷中國帶回的紀念品,爾後才在義大利半島發揚光大。但多位食物歷史學家對此說法提出反證與質疑:例如《地中海盛宴》(Mediterranean Feast)一書的作者克里夫·萊特(Clifford Wright)從製作原料切入,指出義大利麵由硬質小麥(granoduro)或粗粒麥粉(semola)製成,而中國產的軟質小麥所做出的麵條成品,在質地上和義大利麵有所區隔。專門研究義大利麵歷史的學者賽凡提(Serventi)與撒邦(Sabban)則告訴我們,阿拉伯人早在西元九世紀就有用滾水烹煮細長型乾麵條的紀錄。他們把這種麵條稱為’itriyya’。爾後伊斯蘭勢力在北非與地中海大舉崛起,阿拉伯人以西西里島為向北入侵的跳板,’itriyya’這種方便軍旅的營養食物便因此傳入義大利半島。
 

回到之前提到的聖馬利諾的中世紀文化美食節。為期四天的慶典活動琳琅滿目:身著維京海盜裝的遊行行伍絡繹不絕; 著毛皮戴彩巾的現代野蠻人有的打鼓、有的拉琴,其他引吭高歌; 身穿粗袍庶民打扮的老伯伯表演手編草籃,一旁的攤位有婆婆媽媽身手利索,當場?麵窯烤古早味麵餅。當然,整個山城炊煙繚繞,滿佈著烤乳豬的香氣,這可是中世紀既簡單又充滿樸實風味的好菜。
今年夏天的旅行計劃了嗎?到聖馬利諾共和國走走看看,來趟中世紀的美食文化體驗吧!
 

圖片解說


圖一:中世紀文化美食節是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年度觀光盛事


圖二:能在廚房裡大量使用遠東進口的香料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


圖三:十四世紀初對香料的定義廣泛,乾果核仁亦列其中

 
圖四:薑黃、胡椒、丁香、肉桂,你喜歡哪種香料?


圖五:製作甜點的主原料,糖,身世可追溯回中世紀
 

圖六:麵條,其實不是馬可波羅帶回義大利半島的

圖七:走訪中世紀山城,思索歷史、品味文化

 

 

     
   Copyright © 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.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瀏覽人數,since 2013.10:3,194,122
   TEL:(02)2905-2551   FAX:(02)2905-2174     E-mail:004617@mail.fju.edu.tw     24205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(外語大樓LA117室)天主教輔仁大學外語學院